关注者

2021年4月13日星期二

【现场直播】2021中国贵州百里杜鹃汉服节


《高罗佩与中国文化—燕闲清赏》展览闭幕活动圆满结束

《高罗佩与中国文化——燕闲清赏》主题展览线上闭幕活动圆满结束

 




2021410日,由荷兰海牙中国文化中心与荷兰皇家亚洲艺术协会(KVVAK)联合举办的《高罗佩与中国文化——燕闲清赏》主题展览线上闭幕活动圆满结束。海牙中国文化中心通过线上视频会议链接到Facebook官方页面向公众进行了全程实况直播,吸引了250多位高罗佩先生的粉丝和中国文化爱好者参与此次线上闭幕活动

 


在闭幕活动上,荷兰皇家亚洲艺术协会(KVVAK)主席Pieter Kappers先生首先致辞,他简单回顾了艺术协会在49日主办的Young Scholars Symposium ”——青年学者论坛。Pieter主席表示:在高罗佩先生逝世54年之后,我们在一起研究他在中国文化方面的探索与实践,碰撞出新的火花,同时让更多的年轻人也能了解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他强调今天荷兰皇家亚洲艺术协会非常自豪能与海牙中国文化中心一起联合举办这场闭幕活动,今天的节目不仅是一起纪念这位伟大的作家、汉学家与收藏家,也是为中国与荷兰之间文化交流开启更广阔的道路



 

海牙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黄宏昌先生在致辞中说:自中心2016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进中荷两国之间在文化和旅游活动方面的交流。我们立足海牙,面向全荷兰。此次《高罗佩与中国文化——燕闲清赏》主题展览自去年12月正式开展之后,受疫情影响,我们转向线上,开展了一系列研讨会与远程观展的活动,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了解高罗佩先生,激发大家关于中国文化的讨论与热情。最后黄主任向协助此次展览的合作方表达了真挚的谢意。


 

欧洲华人收藏家协会主席、KVVAK成员——费玉樑先生向这次展览借出了五件和高罗佩先生有关的藏品,同时在线上与观众分享了收集这些珍贵藏品的故事,并且表达了他对高罗佩先生在荷兰以至西方社会传播中国文化方面所做贡献的敬意。

 

此次闭幕活动分为两个部分,上半场以展示和讨论高罗佩先生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与实践为主题,通过视频方式带领观众线上参观同期在荷兰国家博物馆Rijksmuseum和海牙中国文化中心举行的两场高罗佩主题展览。

 


高罗佩先生的长子、莱顿大学东亚艺术史教授Willem van Gulik先生也应邀分享了主题演讲:Song of Wind in the Pines 松间风歌 "。在这段将近20分钟的演讲中,Willem van Gulik先生将他父亲对古琴终生的热爱和习操娓娓道来,他说:1943年至1946年,父亲在重庆担任荷兰驻重庆大使馆外交官,此时的重庆是战时中国的陪都。正是在这个山高水急的城市,他与我的母亲水世芳相识并结为连理,自己也是在这里出生的。在重庆时,高罗佩结识了一大批因战乱而到重庆避难的著名学者、画家、书法家和古琴演奏家。不久,他就被这里文人圈子完全接受,他们将高罗佩视为自己人。作为一个有地位的官员,一位精通中国文化艺术的学者、书法家、娴熟的习琴者,高罗佩完全符合中国传统阶层对文人的要求。”Willem先生回忆道,著名古琴曲《流水》一直是高罗佩最喜欢的曲子:这首曲调在他所居住的各个地方,响起过无数次。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他的古琴声常在静谧的夜里响起,间奏中的留白,给人无尽的遐想。他一定很清楚,这看似的虚无中,蕴藏着古琴的文化实质---这份淡泊宁静能触动并与弹奏者和聆听者的心境产生回响。所以,如果有人问在弹奏古琴的过程中,最困难的部分是什么?我想答案一定会是:那些无声之处。’”

 


Willem van Gulik先生的分享结束后,来自英国伦敦幽兰琴社的创始人程昱博士,使用高罗佩曾拥有的古琴,弹奏了这曲著名古琴曲——《流水》。随着婉转悠扬的琴声响起,观众沉浸在这低沉深厚的音韵中,穿越时空,似乎亲身体验了一次高罗佩与中国古代文人的意境与生活哲学


 

活动的下半场是线上观影纪录片《寻踪高罗佩》与导演问答环节。许多观众在线踊跃参与和Rob Rombout导演的对话。他在谈到拍摄这部影片的缘由时表示:高罗佩在两种文化之间转换游刃有余,他也是一个多才的人,这与我们今天追求的不一样,现在大家更强调在一个领域有专长。我被他多面的人生吸引,因此想拍摄这样一部纪录片。他还说,高罗佩在创作中会把自己投射到自己书写的角色身上,比如他会想象自己是唐朝的官员,是神探——狄仁杰。他是一个非常开放、愿意学习的人,这种品质对我们如今去了解中国、认识中国也非常重要。

 

《高罗佩与中国文化——燕闲清赏》主题展览,通过这种端观看展览的形式,让更多中西方观众可以在疫情期间跨越地域的限制,感受和领略这位荷兰汉学家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与实践,由此开启一段中国文化之旅。


【现场直播】香港特别行政区林郑月娥特首 2021-4-13 记者招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