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者

2023年3月12日星期日

中国高质量发展助力世界经济复苏

 人民日报 和音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步伐更加坚定”“中国高质量发展为世界带来机遇”“中国经济健康发展对于世界经济复苏至关重要”……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正在召开的中国两会,期待中国释放更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利好信息,为面临下行压力的世界经济带来更多活力和暖意。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新形势下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进一步增强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

 

  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这一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的设定科学合理,向世界展现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过去五年,尽管面临世界变局加快演变、新冠疫情冲击、国内经济下行等多重考验,中国经济年均增长5.2%,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121万亿元。过去十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近70万亿元,年均增长6.2%,在高基数基础上实现了中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这些亮眼的成绩单充分说明,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国际组织和投资机构纷纷调高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正是出于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充满信心。

 

  “如果你在寻求增长,答案非常简单。下一个‘中国’,在中国。”麦肯锡咨询公司有关负责人近日对中国经济前景的积极判断,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共鸣。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比重超过18%,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在30%左右,货物和服务贸易规模居世界第一,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和完善的产业配套能力,具备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强大产业生产能力,工业化、城镇化仍处于深入发展阶段,中等收入群体有望在未来15年超过8亿,市场空间和潜力巨大。过去五年,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1%提高到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创新支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截至去年底,中国企业数量超过5200万户、个体工商户超过1.1亿户,发展内生动力明显增强。这些都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所在,也是国际社会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重要原因。

 

  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在扩大高水平开放中提升发展质量,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重要动能。过去五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8.6%,突破40万亿元、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今年,中国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等,将为各国企业提供更多机遇。今年1月,中国吸引外资迎来开门红,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1276.9亿元,同比增长14.5%。许多外资企业将中国视为最重要的投资目的地之一,计划增加在华投资。这些充分说明,中国仍是外国企业青睐的投资热土。

 

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中国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中国高质量发展助力世界经济复苏,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202337日,江苏连云港港集装箱码头一片繁忙景象。  王健民/人民图片


2023222日,安徽马鞍山经开区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工人在组装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智能纺机。   王文生/人民图片


202334日,外国游客与汉服爱好者在江苏省淮安市河下古镇拍照打卡。  朱天羽/人民图片


欧洲荷兰侨界妇女联盟新一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暨庆祝2023三八国际妇女节


中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幕会-李强总理记者会

 中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幕会-李强总理记者会,于3月13日上午9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举行。



中国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人民日报记者 齐志明 葛孟超

 

  近年来,中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工作重点之一。

  中国有世界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和潜力最大的内需市场。如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未来发展关键。

  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当前中国正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迈向高端化,开辟新赛道。

  河钢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兰玉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发高端产品,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这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

  “我们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赛道上不断探索,推出高端智能电动汽车,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说。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5.5%,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1.8%,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新型工业化步伐显著加快。

 

  ——探索智能化,提升竞争力。

  “抓住数字化升级机遇,才能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突围。”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市长张壮说,柳州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智能制造先行区。

  “数字化车间,让精密车间预计异常响应率提升至100%、核心部件加工周期缩短20%,进一步降本增效。”通用技术齐齐哈尔二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员工马兵说。

  目前,中国已建成2100多个高水平的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全面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马兵建议,要继续提升企业数字技术应用、软件应用、数据管理等能力,引导企业加快关键环节的数字化改造。

 

  ——发力绿色化,激发新活力。

  福建省光泽县依托“无废城市”建设,将鸡粪和稻壳等有机物混合变为燃料。“要持续推动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张玉珍说。

  协同推动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五年来,清洁能源消费占比由20.8%上升到25%以上。

  在努力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的同时,中国还在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

  创新驱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廖增太说,龙头企业应发挥带动作用,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我们在优化存储系统技术上实现突破,让手机操作更加顺畅。”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冯丹说,要做好产学研用融合,将前沿科技转化成生产力。

  前瞻布局,发展未来产业。“未来产业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要集中力量,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关键领域的底层核心技术开展攻关。”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院长董进说。

2023220日,在山东烟台华新精密金属材料产业园,一条新建高端线材生产线在进行设备调试。  唐克/人民图片

202338日,福建省宁德市,宁德思客琦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在调试智能机械手臂。  王旺旺/人民图片

202331日,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中船风电(高台)开发投资有限公司风电叶片塔筒生产基地,工人在进行环缝焊接。 王将/人民图片

2023年3月10日星期五

旅荷华侨总会2023三八妇女节活动


中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 / 会后部长采访

 


中国经济大船乘风破浪向前

 

人民日报记者 葛孟超

 

第十四届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3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回顾过去一年和五年工作,对今年政府工作提出建议。

  代表委员表示,过去一年,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质量效益稳步提升,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高质量发展坚定有力,中国式现代化画卷铺展开来。

  经济总量持续扩大。202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21.0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0%,经济发展基础更牢、质量更优。

  新动能引领作用日益凸显。2022年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首次突破3万亿元,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4%,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3.8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一事一议”专班解决企业难题,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武汉回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卫元委员表示,2022年,公司享受制造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性税费减免660余万元,专注技术研发更有底气。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硬化4.7公里道路、打通518户入户路……盘点“民生账本”,甘肃庆阳市镇原县临泾镇席沟圈村党支部书记马银萍代表说,去年申请县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资金310万元,全部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今路通村靓,村民日子更美了。

  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切实兜牢民生底线。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2.9%,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新增就业全年目标任务超额完成。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代表委员表示,在新征程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中国经济大船一定能乘风破浪向前。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为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非凡十年,伟大变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挑战,为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湖南岳阳市市长李挚代表说,“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必将更加强劲。”

  ——长期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为有效应对内外部挑战提供坚强支撑。

  “今天的中国,拥有世界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和潜力最大的内需市场,制造业规模占全球30%,是全球制造业的重要枢纽,这是我们应对风险挑战的坚实保障。”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委员说,今年以来,重大项目纷纷开工,企业竞相“出海”,餐饮旅游市场逐渐回暖,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提供有力支撑,再次印证了中国经济的强劲韧性和巨大潜力。

  ——深化改革开放红利持续释放,为各类经营主体投资创业营造良好环境。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茂兴代表说,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向改革开放要动力,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各类经营主体必将释放出更大的活力和潜能。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

“只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中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张连起委员表示,要着力破除制约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不断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近年来,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持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改善交通出行条件,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202314日,汽车行驶在繁昌区孙村镇境内的淮九公路上。肖本祥摄/人民图片

202328日,在江西省赣州市孚能科技(赣州)有限公司全自动新能源软包动力电池生产线上,机械臂正在进行自动化智能作业,赶制订单产品。胡江涛摄/人民图片

2023226日,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薛家岛湾青岛海西湾船舶海工产业基地生产一派繁忙景象。韩加君摄/人民图片

2023年3月8日星期三

中国技术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

 

人民日报记者 许海林

 

  227日至32日,由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主办的2023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与会者围绕5G新动能、数字化和金融科技等议题展开探讨。大会呼吁加强国际合作,跨越技术鸿沟,共谋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作为移动通信行业的盛会之一,本届大会吸引了来自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2000家企业参展。在为期4天的大会上,中国通信和科技企业向世界展示了前沿通信和电子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受到高度关注。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首席执行官约翰·霍夫曼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5G网络基础设施,拥有全球数量最多的5G用户。相信通过本届大会,中国企业将与世界分享更多技术发展经验和故事。

近年来,随着5G技术深入应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元宇宙等基于5G技术的未来应用场景和沉浸式体验正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我们看到,5G迭代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正帮助非洲加快发展。”非洲电信联盟秘书长约翰·奥莫举例说,中国华为公司为南非矿山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技术和设备支持,助力其提高管理水平、生产效率和安全性等。

  在位于中国浙江省的奥迪斯丹瓦楞纸箱工厂里,中国移动和中兴通讯以独有的边缘算力引擎技术构建了智能工业云基站,实现产区内部5G专用网络全覆盖、设备互联互通。一个个5G全自动导航机器人在厂房中穿梭,运用机器视觉等技术,实现精准取货、送货、协作。现场影像能实时回传到控制端,方便远程分析和管理。

  凭借在5G赋能数字化工厂领域的探索和创新,该项目获得2023年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5G智能制造挑战奖”。

  “今天,通信业从业者的角色正在迅速转变。”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首席技术官王喜瑜表示,通信业的迅速迭代将很多原本的“不可能”变为“可能”,成为社会转型的重要助力。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华为、中兴、小米等约150家中国通信和科技企业参加了本届大会,中国企业在大会上展示的数字技术,正为全球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赋能。

  走进大会1号展馆,9000平方米的华为展台人潮如织。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巴塞罗那主席弗朗塞斯科·法胡拉告诉记者,这是展会有史以来最大的展台。“这几年,中国企业与国际机构、各国运营商密切合作,不仅提升了各国的5G运用能力,更为多国培养青年数字人才提供了机会。”

  随着全球对低碳减排更加重视,中国企业积极与国内外合作伙伴一起,在信息通信领域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在智利,“保护岛屿”组织与中国联想集团携手,在鲁滨逊·克鲁索岛社区开展了一项名为“科技以人为本”的合作项目。不同行业背景及专业知识的志愿者来到岛上,与当地社区共同推动社区技术升级,更新教育和数字工具,助力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联想为该项目专门建设了一个尖端科技中心,为志愿者和岛上工作人员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智能增强现实眼镜和智能家居设备等,还向当地学校提供在线教育软件。目前,该技术中心已经惠及当地30%左右的居民。

大会期间,华为宣布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扫盲联盟,将与各方共同推动利用技术提升文化素养。“加强数字技术教育,确保所有国家、所有人都不会掉队,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所长大卫·阿乔莱纳对记者说,受益于中国企业的合作与投资,更多青年有机会得到丰富的教育资源。


2023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中兴推出全球领先的AI技术裸眼3D平板,引起广泛关注。图为与会者正在体验相关产品。   人民日报记者 欢摄

 


中国浙江省的奥迪斯丹瓦楞纸箱工厂智能制造车间景象。

2023年3月5日星期日

大湾区建设成绩单亮眼

 

汪灵犀

 

  近日,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国家未来产业科技园启动,聚焦电子科技、生物医药、未来汽车等前沿技术领域;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试点实施“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六类人才在签注有效期内可以不限次数往来香港或者澳门;横琴和前海“金融30条”重磅发布,涵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促进跨境贸易、加强金融监管合作等方方面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满4周年之际,随着一项项政策措施发布实施,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不断深化,助力大湾区建设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4年时光,擘画的蓝图,正在一步步变成实景:香港正奋力谱写由治及兴新篇章,向世界讲述香港发展新故事;澳门在多重利好下推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力争人旺业兴发展提速;大湾区内地9市去年进出口总值达7.94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占广东省进出口总值的95.6%。截至2022年底,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近13万亿元,比2017年增长约3万亿元,大湾区常住居民超过8600万,民众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更加充实。科技融合、人才融合、产业融合……一个发展潜力无限、想象空间巨大的世界级活力湾区,已雏形显现。

  不久前,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马不停蹄走访广州、深圳、澳门等多个城市,并表示未来香港将与湾区内兄弟城市在科研、金融、贸易、文旅等多个重点产业“强强联手”。广东始终坚持“中央要求、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广东所能”,举全省之力推动大湾区建设。粤港澳三地携手同心、协力共进,推动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这4年来,粤港澳三地协力,不断促进交通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机制“软联通”、湾区人民“心联通”,湾区“向心力”不断增强。从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正式通车运营,“1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到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大桥、狮子洋通道等项目建设加紧推进,架起大湾区横向“黄金走廊”;从大湾区探索“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实施好“澳车北上”、加快推动“港车北上”,到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生活就业的政策举措陆续出台,港澳青年在大湾区逐梦圆梦……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在大湾区加速成形,粤港澳三地文化相融、民心聚合,“硬核湾区”“活力湾区”“民生湾区”成为大湾区的新名片。

  着力推动产业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全面提升湾区国际竞争力。港澳现代金融、专业服务等优势,叠加广东制造业、庞大市场等优势,形成“1+1+1>3”的效果,吸引越来越多跨国企业和科创新星落子大湾区。去年底,粤港澳三地政府联合举办首次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达成853个合作项目,投资总额达2.5万亿元。埃克森美孚、西门子、阿斯利康、现代汽车等跨国企业“用脚投票”“跑步入场”,对企业在大湾区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大湾区科技创新激情被点燃,目前已集聚独角兽企业达51家,约占全国的1/6、全球的1/20,跻身世界最重要的科创中心之一。

相信随着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全面恢复,粤港澳大湾区人员、企业、机构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双向奔赴”将密集涌现,大湾区建设驶入稳步前进的“快车道”。



广东省珠海市,珠海和澳门之间的前山水道夜景。 丁俊豪/人民图片


深圳前海自贸区。 王美燕/人民图片


粤港澳大湾区首个5G智慧港口——深圳妈湾港。  王美燕/人民图片

为人类共同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人民日报 和音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显著标志。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解决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两极分化等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是一个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特点。中国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一整套思想理念、制度安排、政策举措,有信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巴基斯坦可持续发展政策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沙基勒·拉迈认为:“促进共同富裕,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让每一份努力都有收获,将进一步激发中国社会的生产力和创造力。”

共同富裕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难题。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一些国家贫富分化严重,中产阶层塌陷,导致社会撕裂、政治极化、民粹主义泛滥;一些国家经济转型失败,发展陷入停滞,落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我们的共同富裕,是要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逐步实现整体富裕、普遍富裕,坚持市场和政府相结合、效率和公平相统一,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打造橄榄型分配结构。”习近平主席如是阐释破解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的中国方案。越来越多国际人士认为,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西方现代化遭遇瓶颈之际,中国式现代化注重造福于民、致力于实现社会平等,走出了一条现代化的新路径。

“中国实现共同富裕,是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更大目标迈进的开始。”南非大学姆贝基非洲领导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谭哲理表示。中国始终认为,各国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大家共同富裕才是真富裕。中国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不断以务实行动推动世界共同发展繁荣。中国已与15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沿线国家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着眼于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响应支持,共同推进倡议落地生根。中国在不断走向现代化的同时,将加大对全球发展合作的资源投入,同各方一道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为人类共同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必须久久为功。新征程上,中国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必将为世界提供更多发展机遇,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

 

2023224日,随着夜幕降临,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文体夜市人头攒动,一派热闹景象。陈少帅/人民图片


2023226日,重庆市南岸区黄桷湾立交,道路旁一簇簇紫红的美人梅盛开,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郭旭/人民图片


2023219日,在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民族广场,小朋友在放风筝。粟勇主/人民图片